海风穿过木窗,吹动锅边的蒸汽,像在低声讲述海边的故事。林岚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厨师,手指还带着生涩的力度。每天清晨,他走进鱼市,挑选新鲜的白鳕与黄花鱼,回到小店,试着把简单的汤底变成一碗值得记住的鱼汤饭。
店里的灯光昏黄,墙上挂着七张旧照片,记录他从学徒到厨台上的第一步。对他而言,鱼汤饭不是一份普通的餐点,而是一场关于耐心与听觉的练习。导师说过,水要静,味要走心,火候像潮汐,一次次试味,方能接近灵魂的甜咸。
他将鱼骨熬成清亮的高汤,姜片轻舞,葱段沉稳地入汤,米饭先用清水浸泡再慢煮。锅中滚起的气泡像小鼓点,勾起他童年的记忆:祖母在灶前的身影,教他用鼻尖嗅出油脂的温度。初次尝试,汤头偏咸,米粒不够松软。
夜里,导师来到灶台边,没说多少大道理,只让他多煮一会儿,挤出几滴柠檬汁来提鲜。柠香混着海腥,像海浪醒来时的目光。他学会让火候安稳,油脂在汤里缓慢释放,鱼肉的细嫩也在汤温里渐渐显现。

七段式的尝味成了他心中的练习册。若有顺手的工序,他会想起古老的锅具和母亲的笑容,将每段时间的情感注入配料。汤头变得清透,米饭吸足汤汁,颗粒间透出海的甘甜。鹰眼般的专注替他挡住喧嚣,心里那道门慢慢打开。
当拼接出完整的一碗鱼汤饭,味道像经历了一场旅程的温柔。青年意识到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,而是日复一日的细微积累。店外的风仍吹,海面的光线变幻,他在碗内看见未来的路——不必喧嚣,只要持续用心、相信味觉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