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戴森球计划》伊卡洛斯重量推算,像一则寓言,提醒人们在无限的可能前先估算承载的重量。故事以伊卡洛斯的热望为引子,用尺子把梦境变成可触及的边界。星系级工程需要的并非只是一道光环,还要经过材料、力学与能量的层层计算。
若壳置于1天文单位半径,厚度以毫米计,材料密度取岩石或金属的典型值。质量公式为 M = 4πR^2 t ρ。将R取1 AU,t=0.01 m,ρ=3000 kg/m^3,得到约8.5×10^24 kg,约等于1.4个地球质量,另有连接带与控制系统的附加重量。

将厚度改为1厘米,质量接近1.4个地球质量;厚度0.5厘米时约0.7个地球质量。若壳厚达到1米,所需物质将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地球质量。数字如山,促使人们审视材料来源、运输与制造的边界。
在这样的重量前,伊卡洛斯的愿望被现实拷问。运输与组装需要跨越星际尺度的分工,来自星体的物质被分解、搬运、拼接。若以太阳能驱动,海量集热板的重量与承载力成为最直接的难题。
从力学角度看,静态环绕星体的壳体会承受来自星的引力所产生的张力,材料须经受长时拉伸。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能提供平衡,但也带来疲劳、热流与微陨等挑战。
伊卡洛斯重量推算也能用于戴森星云群,即分布在不同轨道的众多发电节点。单位面积材料量下降,整体重量仍需覆盖地面结构、运输网络、冷却和控制系统。壳群若以薄膜和集热装置构成,密度降低自重下降,但需要更复杂的协调与冗余。
这项计划把野心置于天体力学的砧上,重量成为镜子,照出梦想的边界。理解重量的代价后,星际建筑或许会选用更小的单元、分布式的策略,像羽翼般轻盈却把光送达星际角落。